best365新闻

    best365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best365新闻  >  正文

    张献龙院士与动科动医学师生畅叙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9-07  作者:张洁莹 汪楚琪 常帅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张洁莹 汪楚琪 摄影 马宁蔚)9月5日下午,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在第四综合楼F101报告厅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献龙教授应邀作主题为“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best365体育官方网站全体教职工、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赵书红教授主持。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张献龙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有效策略。他强调,“有组织、有目标、有分工、有共享、有规划、有成长、有主次、有合作”是构建高效、和谐科研团队的核心要素。他表示,科研团队的建设需要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团队每位成员的科研热情和动力,既要在民主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将资源聚焦于培养有潜力的骨干力量,又要调动每位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引导团队成员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则可以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0到1”的突破是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累积和完成的结果,张献龙院士以棉花育种团队30多年发展历程为例,梳理分享了科研团队建设管理与持续发展的经验。他表示,科研事业发展的路径是“以不变应万变”与“瞄准前沿,应机而变”的有机结合,要明确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完整的科研体系,制定执行长、中、短期发展计划,保持团队前进的动力和紧迫感,将先进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应用研究之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模式,实现资源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品种创新的融合,以跨界融合的思维模式助力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产业需求,确保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益,切实提升团队的综合竞争力。

    “导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品德修养好、责任感强、家国情怀深、学术水平高的学生。”张献龙院士对人才培养同样给予高度关注。在他看来,培育出几个棉花新品种,仅仅是科研道路上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成果背后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人才是科研事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才能为科研团队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强调,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秉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勇于探索,严把研究生质量关,引导学生遵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保障科研事业行稳致远。他表示,研究生培养是“手牵慢牛”与“鞭打快牛”结合的精准培养,导师与学生是不可分割的学术共同体与科研共同体,要共同追求知识、探索未知、创新发展。他以团队成员的成长经历为例,提出“因材施教”的导育策略。他表示,导师要尊重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促进学术与科研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明确导师和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和创新碰撞,构建合作创新生态,共同提高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提问环节,有老师提出“如何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问题,张献龙院士指出,未来的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创新和合作交流,对于科研人员的能力考量也离不开文章发表和产品研发。他鼓励老师们注重对团队上、中、下游环节的设计和把关,上游专注基础研究,中游注重核心技术开发,下游完成研究转化和应用。他强调,要做好科研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就要深化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系的理解,既能够推动科技成果的更快转化和应用,又能够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赵书红对张献龙院士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对张院士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予崇高敬意,期望全院教师以张院士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和科学家精神,坚守初心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审核:刘兴斌)

    版权所有:Copyright © best365体育(中文)唯一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bes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