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师

当前位置: 首 页  >  每周人物  >  最美老师

李家奎:三入高原、九年援藏,他把丹心留在雪域高原

发布时间:2024-10-24  作者:  浏览次数:

李家奎教授援藏期间救治小牛犊

“援藏是我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自找苦吃’很有意义”……best365体育官方网站李家奎教授在该院2024级新生的第一课上这样说。

即便已经回到武汉,他还是惦念着那片雪域高原。大到畜牧业十五五规划、农牧学院学科建设,小到格桑塘示范园的奶牛、达瓦次仁家的牦牛、扎巴家的藏猪……他说:“割舍不下,因为牦牛事业在那里、师生情谊在那里、援藏情感在那里。”

三次援藏、雪域九年,他心怀国之大者,舍小家、为大家,把一片丹心留在了那片高原。

舍小家、为大家:“你上高中、我上高原”

2007年6月的一天,李老师接组织安排,前往西藏农牧bes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开展援藏工作。

他说:“响应党中央部署并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同时,我还可以发挥自己长期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的专长,做一些特色研究和探索,为当地高原畜牧业的发展做点贡献。”

李老师还记得,收拾行囊那天,家人查了很多进藏“攻略”,做了很多物资准备。李老师觉察到了家人的担心,安慰道:“我们要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况且那么多人在那里世代繁衍,我也能适应。”当认为爸爸要很久才能回武汉时,即将中考的女儿泪眼婆娑,李老师鼓励她道:“我们一起加油,你上高中、我上高原!”

就这样,李老师和随队的几十名援藏干部经过培训、学习和适应,踏上了入藏之路。

培训交流

高原反应,是进藏人员必须克服的一道关隘。李老师的技巧是不去想、不去管、不刻意关注这件事,平稳呼吸、步伐稳健。如今,李老师每年往返西藏,每次都能快速适应高原、行动自如。

但2007年初入西藏的经历还是很难忘的。“在去往培训酒店的路上,一向步伐急促的我突然感觉道路坑坑洼洼、歪歪斜斜,进而头重脚轻、喘气不止……”李老师知道,这是出现高原反应了,他立刻回忆起自己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原地休息再出发……

在拉萨,李老师全面了解了党中央治藏方略,从政治高度、历史长度、文化厚度、民族温度深入了解了援藏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更加激发了自己援藏的壮志豪情。

李老师还记得,前往林芝的路上,要翻越海拔5000米的米拉山口,寒风猎猎、白雪皑皑,李老师拿出手机拍摄了很多风景照,正要与家人分享时才发觉,手机已经长时间没有了信号。

幸而到达林芝那天,蓝天白云、空气清冽,一幅壮美画卷呈现眼前。回望援藏安排和身后的万里江山,李老师暗下决心:要在这片美丽的沃土上,为藏区为藏民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

走出去、引进来:为学科留下“带不走的财富”

初入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李老师的工作局面很快打开,上课、带学生、做实验、日常院务,一切都平稳有序。但李老师还有更大的计划,他决定为当地学科发展留下一些“带不走的财富”。

彼时,李老师所在的学院还是个“少无学院”:“少科研开展”“少学术交流”“无硕士学位点”“无成果转化”。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困难,但在李老师看来这也是机会和空间。

为了帮助学院补齐短板,李老师把“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融入了工作日常。针对教师科研基础薄弱问题,他组织青年教师到华中农大开展实验技能培训,动员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指导他们修改申报书,联系内地专家入藏培训,牵线内地老师联合申报项目。在李老师一遍遍修改和打磨后,2009年朱洪云老师的基金获批了学院史上首个兽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针对高水平师资缺乏问题,他鼓励藏族教师利用民族政策在职攻读博士,主动为他们联系内地导师,指导备考。17年过去了,这些教师均已顺利完成深造,多名藏族教师取得博士学位,这其中就有西藏地区首个食品科学藏族博士罗章、首个预防兽医学藏族女博士索朗斯珠……

与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教师交流

与资助学生合影

目前,他们中有很多青年教师也逐渐成长为西藏地区相关领域的重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以此为始,很多“首个”“首次”“首届”逐渐在这里涌现。援藏期间,李老师还主动将华中农大的学科建设经验运用到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科发展之中。他主持编制了动物科学bes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2010-2015学科建设规划,牵头申报获批了学院首个硕士学位点,即兽医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创了本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在李老师的积极推动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学院还增设了农业专业(畜牧)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成为国家级卓越农林优势特色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入选自治区一流专业。

带领学生治疗牛犊

带领学生开展牧区调研

开展牛病治疗实践

除此之外,他还推荐多名西藏农牧学院教师参编全国教材,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bes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浙江大学等自治区外知名院校学者100余人次进藏交流,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这些努力使学校畜牧学、兽医学学科排名显著提升,带动了整个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

从规划到考核,李老师的学科“闯创”精神是系统的、全程的。就以教师的考核为例,那时农牧学院职称评聘还主要看“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而不是“通讯作者”,李老师建言学校采用通讯作者评定,一批教师获评高一级职称,干事创业激情被进一步激发。

进牧区、蹲牧场:写好科研“牛”文章

牦牛产品是藏区特色名片,而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能量转换器”,不仅是藏区人民日常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更是藏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之一。

近些年来,由于草场退化、养殖方式落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多发等因素,牦牛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保障牦牛产业健康发展,李老师和团队成员在藏区的牦牛疫病防控中上付出了很多努力——研制牧羊犬驱虫饼干、进行复合涂擦剂减轻牦牛越冬掉膘实验、犊牦牛补饲益生菌实验……

他们还建立了一支牦牛疫病防控团队,聚焦高原牧区牦牛重要疫病防控技术研究。团队建立以来,他们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成果,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其中,“一种藏区牧羊犬驱虫饼干及其制备方法”以30万元成功转让,成为西藏农牧学院建校以来首个成功转化的专利。

为牧民赠药

与牧民交待饲养防病事宜

为牧民治疗牛病

与牧民交流

“牛”文章,不仅要写在论文里,更要写到牧场里、写进牧民心坎里。

“哑咕嘟!哑咕嘟!就是这个药,对我家的牛掉皮毛的病非常有效!”这是2016年6月发生在察隅县下察隅镇的一幕,牧民扎巴拿着一瓶药剂不停地夸赞着。这是李老师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牧区一线的一个真实场景。

像扎巴这样接受过李老师培训和赠药的群众已经数以千计。李老师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带领团队开展科技下乡和社会服务工作,被誉为农牧民牛舍羊圈边的“知心人”。

而那些赠药,也是李老师结合牧区特点,把常用抗生素粉剂和当地酥油混合,用土办法制作涂膏,用以治疗牦牛传染性角结膜炎,方便有效,深受牧民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入藏以来,李老师先后带领团队参与西藏各区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8次,开展科普活动和技术人员培训50多次,培训农牧民和技术人员5000多人,为农牧民解决技术难题1000多个,面向藏区牧民和牧区企业无偿开展家畜疾病临床诊治1000余次。

他还把科研成果用于养殖一线,有效解决了林芝种畜场奶牛高山病、鲁朗小镇特色动物园羊驼高原病、波密县藏猪猪瘟、那曲地区牦牛冬季体外寄生虫肆虐致死、山南加查县山羊不明疾病死亡等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农牧民的损失,广受服务单位的赞誉。

为牧民开展讲座培训

和牧民留影

在牧民家中交流合影

第八批援藏期间,时值非洲猪瘟肆虐,严重威胁藏猪产业。作为藏猪非洲猪瘟防控专家组成员,李老师会同有关专家制定详细的防控方案,举办技术培训班,深入藏区偏远县进行防控督导,督促防疫细节落实,延缓了该病在西藏的流行。2018年,李老师被中国兽医协会评为“兽医扶贫先锋”。

“在西藏,兽医地位很高!”李老师回忆道,能把科研用于牧民生产一线让他很自豪,也很振奋。

就在前两年,李老师团队首次报道了牦牛结节性皮肤病。出于对藏区畜牧产业的了解,李老师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样的病毒可能感染牦牛,他立刻与藏区相关主管部门取得了联系,立马开展防疫、培训、检测工作,避免了病毒大流行、挽回了重大经济损失。也因此,牧区主管部门称他为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吹哨人”。

即便到了今天,农牧学院的师生还经常听牧民们说:“农牧学院有一位李教授经常来我们这里哩,治好了很多牛!”

讲感情、促团结:1个实验室,7个民族生

“民族团结,兹事体大。”李老师说,这是他工作的基线。

援藏九年,他始终把党中央的治藏精神铭记于心、付诸于行,主动利用高校教师的身份优势,在课堂上下、工作内外,认真讲好治藏稳藏、民族团结的故事。

挂职动物科学院副院长期间,李老师多次参加学院的安全稳定值班、矛盾纠纷排查,经常走到师生中间、深入高原牧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好声音”送进师生和牧民心坎。

促进民族团结往往宏大叙事,但也有一些小故事历久弥新。2008年3月,刚结束休假返藏的李老师协助当地公安破获了一起藏族同胞犬只不明死亡案,解除了犬主人对于汉族群众毒犬盗牧的怀疑,有效化解了一场敏感时期可能引起的民族冲突。2009年,他又帮助林芝县妥善解决当地牧民与科技局的牛中毒纠纷事件。事实证明,这样的“专业解密”往往成了民族团结的“润滑剂”。

民族团结的又一例证是,李老师先后推荐10余名藏族学生到内地高校读研,而他的实验室现在就有7名民族学生。如今,他们有的已学成回藏,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返校后与同学交流援藏体会

带领学生到西藏调研

带领学生赴西藏开展社会实践(以上图片由通讯员 莫全 提供)

莫全同学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李老师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一直奔赴在牧场、实验站和农牧家中,精神令人十分感动。”而他就是受到李老师援藏精神感染而进一步来到华中农大学习深造的。如今,他在李老师的实验室忙于牦牛的健康科学研究,他总说:“是李老师把我带出大山的!”

莫全走出了大山,也有很多人沿着李老师的足迹走进大山。就在这个暑假,以best365体育官方网站2204班许心怡同学为首的多位同学与李老师一同参加了藏区社会实践。她表示,一边调研一边看李老师为牛治病时最有意思。在一次调研路上,眼见牧民正要放弃一头长期患病的牛犊,李老师在检查之后送上了治疗药品,几天之后的实践路上,牧民打来电话告知牛犊基本痊愈了,电话那边,充满了喜悦。在许心怡看来,学习兽医,将来像李老师一样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是她未来的梦想。

同样的援藏干部、同样的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岗位,受李老师精神感召,学生张辉博士毅然决然决定接过李老师的接力棒,继续援藏。原来,李老师第二次援藏期间,张辉刚加入李老师课题组。一次次牧场救治、一次次实地调研,加深了他对援藏的认知。在入职华南农业大学后,他决定跟随导师的脚步,在农牧学院担任和李老师一模一样的角色,续写导师的援藏故事。

诚如文首所述,回到学校后,李老师还多次与同学们座谈,交流援藏故事,激励更多青年的爱国情、报国志。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每次交流他都会讲述“支援西藏”“民族团结”“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他还分享耗牛肉干给大家品尝,让大家了解不一样的地域文化。

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把自己的微信昵称改为了“心在高原”。他说,三次援藏,西藏已是故乡;回校之后,更多的是牵挂。作为三届老兵,援藏归来的李老师始终心牵西藏故乡,特别是藏地的畜牧业发展,希望可以继续用科技为牦牛产业护航。

校领导高翅、严建兵、王从严与李家奎教授合影(记者 川竹 摄)

谈及三次援藏,他说:“藏区人民的热情和认同,让我抛开一切,义无反顾地一次次援藏。”他还说,三届援藏是不灭的情缘,更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2024年9月,李老师荣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此,他说:“这份荣誉是一代代援藏人的。我觉得援藏是一种快乐,民族团结是大家的事,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系中国教育报 欧媚 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通讯员 常帅 金帅 审核人 吴义生)

版权所有:Copyright © best365体育(中文)唯一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1号bes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第四综合楼

邮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091

邮政编码:430070

微信公众号